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汉思维对比与翻译教学 作者:田晓娟 来源:《学周刊· A》2013 年第 12 期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并指出在翻译教学 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英汉思维差异,进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以 此消除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英汉思维差异 对比分析 翻译教学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英汉两个民族的人民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各 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在英汉两种语言 上有所体现。对比英汉两民族的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两种语言差异的根 源。“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因此,思维上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本文拟从翻译教学的角度出 发,对英汉思维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译例探讨这些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从而指导学 生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翻译水平。 一、英汉思维对比及在语言上的体现 英汉思维差异有很多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主体与客体 中国文化是人本文化,即以人文为中心。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就曾经说过:“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汉民族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而这种文化经 过长期沉淀便形成了汉民族特有的主体思维方式。而西方文化是物本文化,强调以客观物体为 主体,偏重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研究。这种文化类型经过长期积淀便形成了西方特有的客体 思维方式。 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包括:汉语句子多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为主语,而英语句子多 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为主语;汉语句子多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句子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却相当 高。例如, (1)Her good work and obedience have pleased her teacher. 译文:她学业优良,性情温顺,深得老师的喜欢。 英文例句的主语是抽象名词“work”和“obedience”,而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却换成了人 称代词“她”,体现了英汉民族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有人提议推迟会议。 译文:It wa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put off the meeting.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被动语态的形式其实并不复杂,但要达 到英美人士那种自觉的使用程度却并不容易。如例句汉语主语为“有人”,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 对应翻译是“someone”, 这样就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主动句了,不符合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和 表达习惯。 (二)形式逻辑与辩证思维 英语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语民族侧重于辩证思维。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 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别。英语语言是形合语言,特别注重语法,句法严谨,句中各个成分之间常 用适当的连接词语连接,而且这些连接手段是必需的,不能随意去掉。而汉语历来注重意合, “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 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只 要意思清楚,语法和句子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句子中间的连接手段常常省略,词语之间的关 系常在不言中。所以才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没有动词的诗句,但是诗的意境 和韵味却丝毫未减。例如, 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we